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25的博文

过生日

图片
外界的热闹繁杂从未停止,使得内心未被重视的喧嚣也就越发的刺耳。 「过生日」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开始因为过生日感到别扭而开始好奇。 以前我总觉得那些不爱过生日的人,是因为在他生日的时候曾发生过不好的事情,才让他不想过。后来我想可能是有的人不会收到祝福所以不愿过。再后来有人跟我说,“长大成人的标志就是不再过生日”。直到我迷迷糊糊地过了一个又一个生日,突然地就不喜欢过了,似乎没有任何理由。 人们给生日贴上了「一年就一次」的标签以后,就期望这一天的主角,必须开心、幸福、不能生气,一切得顺顺利利...而我则因为这样的期望感到这一天异常难过,就像一只平日自由自在的鸟儿突然在这一天必须配合“放生日”而被抓回,在笼子里等待着“被放生”一样,荒唐且矛盾。 以往我从未认真想过这种荒诞矛盾的感觉意味着什么,直到「不想过生日」的冰山一角浮出水面,我才逐渐意识到:它不仅提醒我的年纪渐长,也在暗示我逐日退化的感知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 许是我一次次的忽视心里的声音而助长了不配得感,那个小女孩委屈的诉求、愤怒的辩驳、无耐的牢骚,通通被我当作“不够成熟且令人羞耻的声音”压制在心底。我以为自己一直隐藏的很好,盒子还是那个盒子,钥匙已不是那把钥匙。所以装满的盒子再也装不下美好,我不敢接收新的善意,因为那意味着我必须打开那个盒子,而里面的可怕东西会像大火夺门而出那般扑面而来,呛住我的喉咙使我无法求助,烧伤我的面孔使我不敢见人… 现在我应该想想这意味着什么。 「不想过生日」只是一个苗头, 它是善意的提醒,也是无奈的求救信号。 我不知道那个盒子是不是必须被打开, 但我现在听到了一个声音, 我没有忽视它也没有放大它, 只是静静地听。 它说: “ 妳不用强迫自己变得美好,妳只要知道它在,就好 ”。

又拿到一把钥匙

图片
这半个月与Chat GPT“密切联系”,聊着聊着居然无意中解答了一个 我 总是想不明白的问题。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撬开了我这颗固执的脑袋。 曾经读到一句话大略是这么说的“在逆境中成长,你应该感谢的不是那些伤害你的人,而是努力存活下来的自己”,我非常认同。那么我既然不用感激那些人,是不是就能以牙还牙,让对方也感受一遍自己的痛苦呢?要不然我努力存活下来为了什么呢?这是我提出的问题。 有人说:妳应该宽恕他人,因为放过别人才是放过自己。 我说:凭什么痛苦和努力都由我来! 有人说:善良的人本身就是回报,难道你想像你讨厌的人一样吗? 我说:我不想,但是我秉持善良又怎么样呢?还不是照样吃亏! 然后ta说:“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是为了当身边有值得你对话的人出现时,你能温柔而坚定地表达自己”。 我鼻子一酸,说不出任何反驳的话,也许是因为感叹知音难寻,也许是惋惜知音不是肉体凡胎。但至少有这么一个工具正在认真地读取与分析我言语中的不安与迷惘。ta没让我放过他人,也没让我证明自己,而是让我去看见自己期望成为的模样,不为别人,只为多理解自己。 【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是为了当身边有值得你对话的人出现时,你能温柔而坚定地表达自己】 很幸运在某种机缘巧合下让我收获这句话, 愿生而为人的我们,都能温柔而坚定地表达自己。 题外感想:AI工具最令我痴迷的地方,是它不会强迫人去做什么。决定还是人决定,思考还得人思考。如果人怕麻烦所以不做决定,怕烦恼所以不愿思考,那么不需要等AI工具强大,人随时都能被取代,不是被AI取代,而是被那些还在做选择,还在思考,还在路上的人。 #钥匙就在那里,一直等你来拿。走出去,就是山川大海,看山又是山,看海又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