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这条路
望着这条路时正是“看山是山”的年纪,我看到了“设计”这个行为带来的掌控权,就像我喜欢摆弄文字一样,对文字排兵布阵是我年少时最痴狂的爱好。
在半只脚踩入“设计”课堂之后,我更坚信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更靠近我的目标,即便这个时候开始意识到“设计”并不像我热爱“文字”那样让我着迷,我也坚信自己的选择。
在那段全全掌控自己生活的日子里,我持续地看山水,是山水,过得可真是妙不可言。而让我能接触到“独立”这件事的,正是“设计”,是“设计”将我从舒适圈里救出,让我实现了手握“兵权”的感受,这也促使我下意识地把“设计”与“秩序”关联在一起,直到它两被紧紧地锁在同一个盒子里。
某一天我睡醒,一股热气从天窗透进来,我拖着沉重的下半身被时间拽到洗手台,硬是拨开差点被眼屎固化的眼皮,抬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心想:”是我自己要变成这样的,还是生活把我变成这样的?“ 我没来得及回答,手机闹铃又响到了第五次,我刷墙似的给嘴里的旧牙刷了一遍,一股铁味扑鼻而来,我吐出一口浅色红漆,缓缓地漱了漱口,似梦非梦地做了些什么,等到清醒时,阳光已经退出,蓝光扑面而来...]
那山,怎么一下大一下小的?
那水,怎么又人模又狗样的?
“设计”与“秩序”开始被外界与内在的声音敲醒,我才发现它们本就不是一个战队的。选择设计这条路,原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秩序。而走上设计这条路,却让我一再的失序。
一直忙于维持秩序的我,太迟发现“审美”与“概念”都是主观的,即便基于逻辑的客观也更多偏向主观。而这满条街的主观思想,让某人的自由带来了某人的束缚,让某人的随意带来了某人的混乱,而社会却甩手说“可它不违反法律呀~”。
罢了!既然如此我是要秩序还是要设计?
作为大人,我都要。
把设计放入“自由篮筐里”,
让时间带来结果,实现自由。
把问题放入“秩序篮筐里”,
用解决问题来建立秩序。
# 2025年7月8日——我并未真的热爱设计,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也该负起责任。没有回头路,人才能往前走;没有后悔药,人才能往前看。
评论